[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05 ― 0108 ― 02
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要紧内容。相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方位进步,看重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进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国内学者大约从20世纪末开始了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有关问题的讨论。从人文素质定义的界定,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推行,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内容涉及很广泛。而同样作为素质教育要紧组成部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宗旨在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进步,这类理念实质贯彻着人文精神。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讲坛形式为主,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为辅。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谈一下怎么样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1、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和实践着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一个人对自己、别人与社会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准则,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人文常识、人文态度、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形态,而人文精神主如果通过一个人的生活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点、审美趣味等体现出来的。〔1〕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人”也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是在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常见方法,特别在我校如此的医学专业高校,更是很必要。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常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涵义,并指导将来的医疗实践。而心理健康教育课正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里面基础的一门。
心理健康教育课贯彻着人文精神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心理素质的优劣深刻影响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倡导一种进步的理念,倡导全人进步、全体进步和潜能开发,这类都贯彻着人文精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以学生成长进步的需要为出发点,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完善人格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潜能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青少年身心进步的阶段性特征,帮助他们度过成长中的危机,顺利成长,为其终身进步与最后的自我达成奠定内在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内素质教育的要紧组成部分,拓展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等等。我校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课堂讲坛形式为主,这不同于中小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模式,也符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实质特征。通过这种专题讲坛形式的教育活动,教会学生自我领悟,教会学生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态度――怎么样实事求是、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别人,看待社会,对待自然,特别在很看重医学人文的今天,医学生以后在工作中需要真的做到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关心民众疾苦,用我们的行动体现“医乃仁术”的本质,构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出色品质,培养热爱自然,洒脱豪放、与自然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的理念。这类都是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同的教育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医学生以后的职业特征,大家积极探索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2、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渗透
强调“人本主义”的理念
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学家罗杰斯首倡病人中心疗法,他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觉得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遭到环境条件有哪些用途而发生障碍,但能通过医师对病人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他在《病人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达成”的动机,所有其他动机都是这种自我达成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达成指的是一个人进步、扩充和成熟的趋向〔2〕。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做人”,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里的人文精神已渐渐成为一种涵义广泛的融合的定义。既包括狭义的科学精神中所有些求真、求实、革新、存疑的精神,又包括狭义的人文主义中的求善、求美、自由、本真的超越精神,它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它追求一种“全人观”,它是一种常见的人文关怀。这种内涵反映着“人本主义”的精髓〔3〕。所以在教学中,大家特别主张人本主义的理念,注意打造一种宽松无条件接纳的课堂环境,融入更多的交流互动元素,如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愉快的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因为常规教学模式的影响致使不少学生习惯被动吸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刚开始能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接纳。如此不只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成效,而且潜移默化中,人本主义的一些精神已经会被学生所接纳吸收,而这类精神恰恰为大家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构建添砖加瓦。
另外很多临床医学实践证明,心理原因、社会原因、环境原因对人体有愈加多的影响。医学界很看重生物-心理-社会原因的相互用途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制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让学买卖识到,人自己具备巨大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达成的潜能,在以后的医学实践中,要融入人本主义的精神,给予病人丰富的人文关怀。在医务工作者的眼里,病人不止是个生了病的个体,而且更是活生生的人,医务职员给病人治病除去使用吃药、打针、手术等理化办法外,同时需要认真考虑心理、社会关系等很多原因对病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为病人提供适合的精神、心理和情感的服务。在工作中要与病人充分沟通交流,借以知道病人的更多信息,调动病人自我修复的潜能,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护职员这种发自内心的无条件关注、人文关怀必然会带来好的医患关系,从而现存已久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也就没了立足之地,对于患者的康复也必然会起到非常不错的辅助成效,这类已经被不少研究资料所证实。
充分引入文、史、哲等人文常识
医学生大多有重理轻文的倾向,或者因为专业课负担沉重,致使不少学生无瑕顾及人文方面的修养。课堂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优势,在解说一些原理,办法的时候,适合引入有关人文方面的典故、寓言,让学生进一步沐浴人文经典智慧的洗礼,重新激起对人文常识的浓厚兴趣。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过典型“高分低能”人物的介绍,促进学生改变固有些“重专业,轻文化”的错误观念,愈加激起学生看重人文常识,进步多方面能力的热情。
文学作品源自生活,出色的文学作品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和精华,和其它人文科学著作的不同就是,它蕴含着道德伦理的是非观、美好丰富的情感〔4〕。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与讲课内容有关的好作品介绍给大伙,特别一些已拍成电影电视的作品更可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某一个情节,某一段描述都可以成为大家课上的案例,或借以宣泄某种情感,或讲解某种心理现象,也或者可以作一次心理剖析。如此一来心理学的办法理论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使心理学常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块,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世界中开阔我们的视线,汲取有益的生活智慧,从而丰富我们的人文修养。
心理学起来自于哲学,心理学的不少内容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或通俗的哲学智慧,比如课上教授大伙借助“合理情绪疗法”来调试平常的负性情绪,提示大伙多角度看待问题,用辩证的思维来应付日常遇见的困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治疗理念,现在社会中存在的“急于求成”、“急躁”、“焦虑”等问题也不可防止的波及的大学校园当中,不少大学生没明确的生活定位,又遭到很多方面问题的困扰,从而陷入了种种心理失调当中。针对这种近况,我向大伙适合介绍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任,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建议不要过多干预老百姓的生活。老子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并非不为,而是要适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为”,不妄为、不乱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基于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它启发大家每一个人要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抛掉太多的顾虑,全心投入当下,以如此的心态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史学的魔力同样可以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讲情绪与健康关系的时候,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七情过激就会给人体导致损害,为大伙所熟悉的一些历史典故就能作为案例,像春秋时吴国医生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须发全白;诸葛亮两军阵前大骂王朗,使其羞怒交加被气死而跌落马下;甚至中学时候一篇课文――《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后喜极而致使精神错乱……这类典故不只可引起学生广泛的回话,而且又加深了对所授常识的理解。再如在解说大学生成人性心理这一专题时,为了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打造适合的性观念,我第一向学生介绍国内性学习历史进步状况,与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的历史,再结合现在国际国内各种性观念和经典案例的介绍,学生自己就能打造一个适合的性观念。如此一种讲课的安排,不只便于学生认同大家的主流道德观、价值观,而且更能领会到“读史使人明智”,唤起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加大教师自己人文修养
从教育的目的与功能看,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人、唤醒人、提高人的精神,而教育的“商品”就是可以适应社会,积极地参与社会及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假如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中忽视这种精神或教师本身缺少人文素养,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身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本身就需要拥有好的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将人文元素自然的融入每一堂课。我觉得第一,教师需要拥有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如此才能持续的丰富自己,健全自己,这种丰富和健全既包含常识层面的,更包含心灵层面的,非常重要的是要做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只有在此基础上,在面对周围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学生的时候才能做到自然的接纳,和谐的相处。第二,教师也要更多的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知道他们的心声,准时获得讲课状况的反馈,如此做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且更能挖掘出学生们的独特资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有益的补充。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自己人文修养的提升同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也会遇见很多方面的障碍,大家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维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迎接每一项挑战。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个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渠道,通过大家察看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课堂参与度相对较高,课后不少同学也很想和教师主动交流,这对他们的顺利成长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很有益的。所以大家应该好好借助这一渠道,给学生更多的资源和启发,使大伙都拥有丰富美好的生活。